許多人在牙齒矯正過程中,會發現牙齒好像「變鬆了」,甚至在刷牙或吃東西時感覺輕微搖晃。這種情況讓不少人擔心牙齒會不會掉落或受損。其實,牙齒在矯正期間「暫時變鬆」是正常現象,只要遵守醫師指示並做好清潔保養,牙齒會重新穩定下來。
為什麼矯正期間牙齒會變鬆?
牙齒矯正是透過持續施力,使牙齒逐步移動到理想位置。當矯正器施壓時,牙齒周圍的「牙周韌帶」與「齒槽骨」會進行重塑:
• 壓力面會促進骨質吸收,為牙齒移動創造空間。
• 牽張面則會生成新骨質,穩定新位置。
在這段過程中,牙齒短暫變得輕微鬆動,是自然的生理反應,表示牙齒正在移動中,並非牙根受損。
哪些情況的牙齒鬆動需要注意?
雖然輕微鬆動屬正常,但若出現以下狀況,應盡快回診檢查:
• 牙齒明顯晃動或疼痛持續超過兩週。
• 刷牙或吃飯時牙齒有明顯搖晃。
• 牙齦紅腫、出血或有異味。
• 感覺牙齒位置突然改變或排列異常。
這些情況可能與過大矯正力或牙周病有關,應由醫師調整矯正計畫。
牙齒變鬆期間的護理方法
在牙齒適應移動的過程中,應採取溫和護理以減少刺激與感染:
• 食用軟質食物,如稀飯、蒸蛋、豆腐等。
• 避免咬硬物或用單側咀嚼。
• 使用軟毛牙刷與溫水刷牙,避免過度摩擦。
• 使用牙間刷與漱口水維持清潔,防止牙周炎。
• 定期回診讓醫師追蹤牙齒穩定情況。
保持口腔清潔與減少外力,是牙齒恢復穩定的關鍵。
矯正結束後牙齒會恢復穩定嗎?
會的。當矯正完成後,牙齒移動停止,牙周韌帶與齒槽骨會重新組織與硬化,使牙齒回到穩定狀態。為確保位置固定,醫師通常會要求配戴「維持器」,幫助牙齒定型。若按時配戴維持器並維持口腔清潔,牙齒會變得牢固健康。
牙齒真正會鬆動的原因
若牙齒長期鬆動且伴隨疼痛或牙齦萎縮,問題可能不在矯正,而是牙周病。牙周病會破壞支撐牙齒的骨質,導致牙齒不穩。此時應立即停止施力並治療牙周問題,再由醫師重新規劃矯正療程。
結語:暫時鬆動是矯正進步的徵兆
牙齒矯正期間出現輕微鬆動是正常現象,代表牙齒正在重新排列與穩定。只要遵照醫師指示、保持良好清潔與飲食習慣,牙齒會在新位置上牢固固定。別害怕「牙齒會鬆」,正確護理才是讓笑容更持久的關鍵。

